一小时免费换乘公共交通、出了地铁站“秒”到公交车站、小巷公交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多元、便捷的公共交通,不仅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家出行方式,还成为重庆特有的城市名片。
如何让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更好地融合发展?
4月29日,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举行内部专业化重组改革集中揭牌仪式,成立重庆公共交通运营有限公司、重庆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重庆交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四家专业子公司,全力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综合交通集团。

为何重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要求,“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推动交通发展“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
早在2009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就探索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推进公共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合公交、轨道、铁路、出租等多种城市交通方式和市场主体,在全国率先建立城市交通一体化体制,整合组建了重庆交通开投集团。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集约化、一体化成为大势所趋,今年2月初,郑州地铁集团发布,关于公司名称变更为郑州交通发展投资集团的公告,自此,全国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阵营再新增一城,共计13城(重庆、柳州、泉州、东莞、长春、桂林、石家庄、贵阳、大连、南昌、宁波、洛阳、郑州);此外,浙江、湖南、四川等均通过改革组建大交通企业集团,广东省实现“四网”(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融合)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越来越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主题。
从企业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旗下原四家专业子公司(公交集团、轨道集团、铁路集团、枢纽集团)主责分工重复,管理层级冗长,资源不够集中,不适应当前国资国企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为更好服务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建设,集团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内部专业化重组,提升城市交通建设运营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同时还将用好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提升资产运营质效,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如何重组?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将按照“多网一体化、分工专业化、经营市场化”原则,统筹推进城市轨道、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干线铁路+地面公交多种方式融合一体化发展。
本次揭牌成立的四家专业子公司具体来看:
以公交集团为主体,重组设立公交运营公司,统筹负责地面公交、出租车、长江索道、文旅融合和低空等运营,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
整合轨道集团、铁路集团运营职能,重组设立轨道运营公司,受托运营城轨、快线、市域(郊)铁路,提高乘客满意度、运营可靠度和客流强度。
整合轨道集团、铁路集团、枢纽集团建设职能,重组设立建设管理公司,统筹负责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提高建设质量水平。
以枢纽集团为主体,重组设立资源开发公司,统筹负责TOD综合开发、资源经营和增值服务,有力支撑集团可持续发展。
如何提升?
四家公司专业化重组后,如何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以多网一体化为引擎,构建综合交通新生态。实现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投融建管营”全链条一体化运作,构建起“立体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在主城都市区,通过轨道、公交、出租车、低空交通等多种方式高效衔接,实现“1小时通勤圈”全覆盖;在全市层面,通过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的互联互通,加速形成“2小时重庆”交通圈,让区县市民享受与中心城区同等便捷的出行服务。
以分工专业化为支撑,打造行业领先新优势。按照“做强主业、做精专业”的原则,重组设立轨道运营、公交运营、建设管理、资源开发等专业化子公司,构建起“集团——专业子公司”的扁平化管理架构,进一步优化资源调配,提高协同作业效率,促进交通体系的深度融合、高效运转。
以经营市场化为导向,激发转型发展新动能。坚持“公益+市场”双轮驱动,在守好民生底线的同时,全面激活市场化基因。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将加快重庆东站、九曲河等TOD项目开发,打造“轨道+商业+社区”的城市新地标;拓展“交通+文旅”“交通+物流”等新兴业态,探索低空经济场景应用,让交通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加强产业协同,搭建集团内部资源共享平台,推动轨道产业链企业“走出去”,持续提升市外订单占比,在墨西哥、东南亚等地打造“重庆单轨”国际品牌,实现从城市交通运营商向综合交通服务商的华丽转身。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将以“多网一体化、分工专业化、经营市场化”为导向,进一步优化资源调配、推行扁平化管理,构建起“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力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现代综合交通集团。
上游新闻记者 黎静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