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藏在麦田下的“智能血管”

时间: 2025-05-26 10:58:00

5月的航丰农场,一望无际的麦浪在阳光下翻滚,空气中弥漫着麦香。

5月23日上午,在南皮县乌马营镇徐和杨村的千亩高标准农田里,种植大户张海梧蹲下身,拨开一丛麦秆,用手指轻轻捻了捻土壤,脸上露出笑意:“你瞧,这土多松软湿润,地底下的‘毛细血管’可立功了!”

张海梧口中的“毛细血管”,正是去年田里新装的地下智能节水渗灌及排水系统。去年,张海梧的1200亩地被南皮县农业农村局纳入高标准农田,专业技术人员帮他安装了这套智能系统。

放眼望去,张海梧家的这片麦田与普通农田并无二致,但地面之下却暗藏玄机——埋在地下30厘米处的渗水管网像神经网络般纵横延伸。水珠从管壁细微孔隙缓缓渗出,顺着土壤“毛细管”悄无声息地滋养着麦根。

“以前大水漫灌,不仅时间长,人工费也多。现在算上电费,一亩地的浇水成本只有几块钱。”张海梧告诉记者。张海梧算了一笔账:用传统方式浇水,每亩地的成本约为60元,现在浇一亩地的成本只有5元,省下了不少钱。此外,跟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地下智能节水渗灌及排水系统还能节省至少50%的用水量。

记者了解到,在这1200亩的农田上,有两个控制室,室内安装着一排开关。每个开关都控制着30亩地的地下渗水管网。只要推动开关,地下的“毛细血管”便开始运行。打开开关后,地面上看不到一点浇水的痕迹。由于渗灌是从下往上浇水,所以农田表面的土壤干干爽爽,十分松软,仿佛会“呼吸”一般。

“无水灌溉并不是一项新技术。传统的无水灌溉管网停留在土壤浅层,容易破损,而这套地下智能节水渗灌系统深埋地下,一般情况下,用上几十年都不用修。”张海梧笑着说,在他的千亩农场内,有一块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但这项新技术能把土地中的碱分“压住”,防止表层返碱。目前,这块土地上的麦子长势良好。

南皮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这项无水灌溉技术正在南皮县逐步推广,该项技术对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帮助农田节水增效有着积极示范意义。

(记者 吕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