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深日暖,海拔1300米的巴东县沿渡河镇小神农架村骄顶寨苹果园里,花枝竞艳、蜜蜂伴绕,陈德凤和丈夫曾诗明穿梭在果树行间,查看长势、拍照记录,像极了田园版“苹果树之恋”。
从神农溪畔的沿渡河集镇出发,一路爬升1000余米,山谷越来越窄、天空越来越近,翻过山顶,一畦一畦的梯田苹果树闯入视线。15个四季更迭,这对夫妻档离开都市、扎根深山,在荒坡上建起一座清新范儿的苹果大观园,靠得是一种什么精神和情怀?记者一路颠簸1个小时深入访谈,一探究竟。

农二代的“第二次抉择”
1999年,中专毕业的80后陈德凤,也一样涌入改革开放的打工潮,在深圳市从服务员到业务员,收入成倍上涨,视野像窗户一样越开越阔。
习惯了沿海的快节奏,陈德凤仍忘不掉家乡的慢生活,地处小神农架深处的老家骄顶寨,山清水秀、植被丰茂,“靠山吃山”的生活延续了一代代。
陈德凤回忆,2010年夏天,她回家休假,正值玉米灌浆成熟期,且成群野猪时常趁机下田毁坏庄稼,父亲在田埂边搭建草棚日夜守哨,方才熬来丰收时刻,13亩玉米采收、脱粒再辗转运到集镇上,挣了不到六千元的血汗钱。
“家乡很贫困,父母很辛苦,我要回乡尝试做些改变。”农二代陈德凤暗下决心,选择在老家创业。
陈德凤土生土生的骄顶寨,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梯田、坡地遍布,土壤多砂质,且村民院坝、田坎零星分布着本地苹果树,果子虽小,口感甘甜、清脆,她将创业目光投向苹果种植上。
在陈德凤看来,老家的小气候是苹果成长的天然温床,有底子,更有底气。她还有一个理由:种苹果不用担心野猪糟蹋,省时、省力,更省心。
时隔一年,陈德凤查阅海量资料、咨询农技专家、检测土壤特性,前往山东、河北等地学习苹果种植经验,在反复分析、考证中坚定当初选择,试种10亩“红富士”苹果树苗,并在神农架林区开办土特产专卖店,一边打理店铺,一边静待3年后的苹果丰园。
“丑苹果”的惊艳逆袭
1000多个日子过去,陈德凤的苹果树悄悄长高、陆续挂果。
“你看这个果子太丑了,像从煤炭堆中捡来的黑疙瘩。”陈德凤喜忧参半,喜的是创业梦开花结果了,忧的是果子外表没看相、走向市场没卖相。但陈德凤惊喜的是,苹果的味道和儿时记忆一模一样,她感叹:形式一般,内容很好!
“很土,才够味!”陈德凤灵机一动,将一批黑不溜秋的苹果上线到自营土特产专卖店,打出“骄顶寨丑苹果”的牌子,但无人上门问津。
过了几天,一个大学生穿搭的女孩每天进店选购一个苹果,持续近一个星期,随后女孩带来一群人,自我介绍称来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神农架生态旅游区考察学习,对“丑苹果”进行了指标检测,显示:零农残,富含VC。
陈德凤恍然大悟,原来是一群专家是在为“丑苹果”把脉,并主动请缨到她的苹果园问诊。在苹果树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专家们现场找症结、开方子,还向陈德凤推荐了河北农林科学院的苹果专家。10年时间,陈德凤和专家团“线上+线下”互动答疑、解难不断,黑苹果渐渐成了光鲜亮泽的“红苹果”,“丑苹果”完成了惊艳逆袭。
幸福来敲门,也像赶上了趟。2014年,一次偶然,陈德凤结识了江西赣州的小伙曾诗明,被陈德凤的女孩子风采、创业梦计划感染、打动,俩人坠入爱河。作为工程师的曾诗明放下了手中项目,选择和陈德凤隐居深山共同培育“不平凡的苹果”。
“要卖苹果,还要卖风景!”长期从事建筑行业的曾诗明脑洞大开,在苹果园建起廊榭、亭台、游步道,在园外修建农家乐、民宿,并在每年“十一”长假举办苹果开采仪式,打造集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苹果主题观光休闲园,实现从“丑苹果”到“致富果”的形象蜕变、价值跃升。

以创业之名编织共富图
打开监控平台手机端,陈德凤隔着屏幕,适时可见近100公里外的茶店子镇朱砂土村大湾片区苹果园,远程调转摄像头,一级级梯田苹果园渐次入眼,满园春景触屏可及。
“这是我们的一块苹果产业‘飞地’,建有300亩苹果种植示范园,流转了28户农户土地,带动了200户种植户抱团取暖,共同掘取苹果致富经。”陈德凤说,该示范园紧邻巴野公路、209国道,地处巴人河景区、野三关绿葱坡旅游度假区的中间驿站,处于交通圈、旅游圈最优辐射半径内,属潜力十足的带农助农共富园。
年近七旬的王武明是小神农架村的老苹果种植户,由于缺劳动力、技术跟不上,15亩苹果园效益徘徊不前。
如今,王武明和10余户种植户将自家100亩苹果基地,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由陈德凤创办的巴东县骄顶寨农业开发公司统一管护、经营,他们还可在基地务工增收,每年可领到流转金、薪金“两金”20余万。
翻开相册里一张老照片,画面里是一栋老土屋,结构破旧、墙面斑驳,陈德凤说:“这里就是苹果创业小长跑的起点,那时真是一穷二白!”
15年时间,陈德凤和丈夫曾诗明相继建成、推出以苹果为主题元素的冻库、民宿和采摘园,目前正在“苹果+”上做好农旅融合文章,延伸果园研学、素质拓展、写生等旅游价值增长点,提升苹果产业综合效益。
站在山顶果园亭台里,陈德凤和丈夫曾诗明眺望远方,眼帘下方群峰起伏、林海浩渺,背后果农们正忙着人工除草、压枝,用“不用除草剂、不催红、不催熟、不催甜”的“四不法则”,恪守苹果的自然生长规律,涵养“骄顶寨”不老的苹果品牌。
“小小苹果红了日子,家人有了幸福陪伴,乡亲们有了致富靠山,回乡创业的路选对了。”捧着湖北省返乡创业示范基地、恩施州三八红旗手等奖牌,陈德凤脸颊上泛着“致富不忘反哺乡邻”的奋斗荣光,从她的灿烂笑容中,我们读出了“恋家意切切、苹果情难忘”的最鲜活模样。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付瑞勇 吴芳 唐涓)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