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ETF市场已迈入“千基时代”,但你是不是一打开ETF列表就犯晕?宽基、窄基、行业、主题……各种类型满天飞,光看名字很难直接看出产品有哪些差异。
比如同样叫“宽基”,中证A500和科创板50为啥走势差这么多?想买“科技”相关ETF,结果冒出一堆行业ETF和主题ETF,到底怎么选?近两年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红利、自由现金流等风格因子又该如何驾驭?
别慌!易方达基金近期重磅出手,结合国际标准与本土实践,将股票ETF进行系统梳理,分为规模指数(宽基)、行业指数、主题指数、风格因子指数四大类,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份清晰的“投资导航图”。
宽基:“市场+市值”双维度划重点
目前宽基、窄宽基、创新宽基等概念层出不穷,使得投资者难以辨别指数的真实特征。
为此,易方达基金依据监管机构的定义口径以及指数公司的规模指数框架体系,按照“市场+市值”双维度重新梳理,更加客观地展示宽基指数的实际特征。
首先分为中国和国际两类。
如果你投资的是中国指数,市场维度可按照指数成份股上市地,分为A股、沪市、深市、科创板和创业板、港股、沪港深,以区别不同交易所和市场板块;市值维度可分为大盘、中盘、小盘和全市场。
图:规模指数(宽基)分类示例

如果你投资的是中国以外的国际指数,只需按照全球、区域市场和单一国家进行划分,不用区分市值的大小,一眼看清“买的是哪个地盘”。
这种分类下,投资者可以更好地匹配自己的风险偏好和资产配置需求,想要什么特征的指数一目了然。例如,想布局科创板大盘股,直接看科创板50;想押注创业板中盘股,直接看创业板200。
行业VS主题:八大行业+六大主题必须掌握
另一个让投资者傻傻分不清的就是“行业指数和主题指数”。比如,“人工智能到底算行业还是主题?”。
为了帮助投资者快速定位,易方达基金厘清了两者界限:行业指数相当于“专业赛道”,成份股聚焦于单一行业;而主题指数相当于“跨界联名”,成份股围绕某一长期趋势或概念,通常跨多个行业。
识别指数是不是行业指数,可以从名称和行业权重等指标结合分析。具体来看,在行业分类中,易方达基金整合了境内外主流行业分类体系,形成了八大行业分类,分别是金融、医药、科技、消费、制造、周期、公用事业、房地产。
主题指数围绕中国产业优势,可划分为数字化与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低碳转型、国企改革、人口趋势、ESG 六大主题。这些主题通常跨多个行业,但都围绕某一特定趋势展开。比如,低碳转型主题聚焦于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涵盖能源、公用事业等多个行业。
整合后的八大行业和六大主题分类,能涵盖市场上全部已有的行业和主题指数产品,投资者可以借助这个分类更清晰地进行指数检索。
图:行业和主题分类示例

风格因子:成长/价值/红利一键识别
最后一个投资者可能感到陌生的抽象概念就是风格因子,它听起来高深莫测,追根溯源,这个概念是学术研究的成果。
风格因子通常指采用非市值选样和加权,具有特定因子暴露的指数。风格一般指成长、价值;因子则包括动量、市值、质量、红利和低波等,学术研究认为这些因子能在长期改善收益或控制风险。
易方达基金结合市场认知度和产品发展情况,将风格因子梳理为成长、价值、红利和其他四大类。像近两年比较火的红利ETF、自由现金流ETF,这些都属于风格因子类的指数产品。
其中,成长和价值风格叠加了大中小盘维度;红利主要包括大家较为熟悉的中证红利、红利低波等产品;而质量、现金流、动量等其他因子,可以等未来产品体系成熟后再单独列支。
图:风格因子分类示例

理清风格因子概念与分类后,对于这类不太熟悉的产品,投资者也可以迅速了解其所属类型及风险收益特征。
例如,沪深300成长指数覆盖了大盘成长型股票,成份股以高增长潜力的大型企业为主;而中证1000价值指数则聚焦于小盘价值型股票,成份股以被低估的小型企业为主;单独拎出的红利因子,如中证红利指数,具有比较稳定的高股息,在近几年的熊市中逆势上涨,展现出强大的抗跌性,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从“简称清晰”到“分类厘清”,易方达基金持续为ETF投资“减负”。无论是用“双坐标”破解宽基迷思,还是以“行业-主题”矩阵精准定位赛道,亦或是风格因子的清晰化梳理,这套“组合拳”都旨在让小白也能变身ETF投资高手。
未来,随着ETF分类与全球标准接轨,中国市场的“玩法”将更透明。收下这份“ETF分类指南”,让ETF投资更加清晰、更加简单。
内容来源:研值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