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中央企业在帮扶地区的“试验田”上深耕细作,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勇于探索,不断推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以绿生金”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发力生态治理,让“绿水青山”更美——
地处黄河源头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平均海拔超4500米。这里的冬季漫长且寒冷。长期以来,当地群众主要依靠烧煤和牛粪取暖,不仅供暖效果不理想,还影响大气环境。
自2017年起,青海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密切合作,在玛多县分片区、分乡镇陆续建成投运“煤改电”清洁取暖项目,既有效解决了群众取暖的头等大事,也守护了三江源核心区的生态环境。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大军介绍,作为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特色央企,中国节能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在定点帮扶的河南嵩县、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投资建设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实施荒山绿化工程,推广“光伏+农业”模式,不断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的绿色根基。
推进产业培育,让“金山银山”更实——
近年来,山西省平陆县依托当地土壤、气候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果产业。然而,种植技术落后、销售渠道单一、产业链条短等难题,阻碍了这里水果产业发展的脚步。
对此,定点帮扶平陆县的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整合技术、资金、产业链优势,从种植、加工、销售全环节发力,打出了创新电商销售模式、技术培训与推广、发展精深加工等帮扶“组合拳”,助力当地破解水果产业发展难题,带动了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国机集团党群工作部工作人员以企业投资建设的元气岭万吨果汁厂为例介绍说,项目投产后,每年带动果农增收超1000万元,累计惠及2000余户农户。“同时,果汁厂及相关产业发展共创造就业岗位300余个,帮助当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这位工作人员表示。
发力机制创新,让“价值实现”更顺畅——
如何畅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十分关键。对此,近年来,中国节能旗下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不断探索国资央企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路径。
例如,聚焦“难度量”,该研究中心牵头编制《项目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通则》,创新建立了项目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总体框架,将绿水青山的价值进行了数据化、标准化的呈现,把“看不见”的生态优势转成“看得见”的资产凭证,目前已在光伏、风电等领域得到应用落地,为相关实践提供了“操作手册”。
“作为重要的央企绿色产业智库,未来我们将聚焦乡村生态振兴品牌建设滞后、平衡生态与发展难度大等挑战靶向发力,力争打造更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和实践标志性成果。”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桂华说。
多家央企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场“接力赛”。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中华大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记者王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