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王艳梅 通讯员许铮 华倩 谢菲)近日,记者从湖北省国土测绘院(以下简称“省国土测绘院”)获悉,该院为武汉天河机场标志性建筑及设施创建的高精度三维建模已通过民航部门技术验证,标志着该院在智慧民航领域的“泛地理信息”行业应用取得新突破。


此次建模工作是该院技术团队首次运用“无人机+卫星遥感+地面三维扫描”协同作业模式,整合消防设施分布、交通流线等数据,成功构建全要素三维模型,为机场的应急响应与运营管理提供了数字化支撑。值得一提的是,技术团队运用基于图像建模与绘制(IBMR)技术,对一架全长37.57米的民航客机进行内外景三维重构,其精度完全符合航空工业设计标准,可广泛应用于飞机维修培训、应急救援推演等场景。

除智慧民航外,省国土测绘院在交通、文旅等领域的实景三维技术应用同样成果丰硕。该院先后完成汉口火车站、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洪山广场、东湖宾馆等标志性建筑及设施的高精度三维建模,相关技术荣获多项湖北省测绘科技进步奖,赢得行业高度认可。

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面对汉口火车站、武汉长江大桥等场所复杂电磁环境,技术团队创新实施“多平台协同+动态路径规划”方案,在严格遵守《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的前提下,成功获取亚厘米级分辨率航摄影像数据,为华中地区交通枢纽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成功范例。

在智慧文旅领域,技术团队采用先进的贴近摄影测量技术,对黄鹤楼及其附属建筑进行多角度精细拍摄,通过高性能集群计算重建出亚厘米级精度的黄鹤楼园区实景三维模型,为武昌古城历史风貌保护和特色街巷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前,省国土测绘院已建成行业领先的实景三维研究中心,累计研发核心发明专利5项,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文旅、应急管理等多个领域。下一步,该院将重点突破高精度建模算法与智能数据处理技术,着力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实景三维技术体系,为湖北省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